早前為中醫村拍攝的微電影=)
【冬至小品】溫暖在明天
老一輩的中國文化「冬大過年」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冬至那天開始,將是新一年的陽氣生發的首天,正所謂:「冬至一陽生」,自然界陽熱之氣初動,天氣一天會比一天好,是準備春耕的時候了,是迎接美好春天的來臨了,故古時農民家庭特別看重。現代人冬天較喜歡聖誕節,也無不可,反正只要能帶來歡樂的都會是好事,當然更好的就是將歡樂關愛更多人,尤其是自己家人,一家人一起做節,未必一定要大魚大肉,片中一家人做冬都是吃水餃而已。
(註:當然冬至吃餃子也是有意思的,尤其是片中媽媽包的羊肉餃更有養生保健功效,古時餃子又叫作「嬌耳」,相傳是由漢代醫聖張仲景發明的,其藥名叫「祛寒嬌耳湯」,做法是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,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,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「嬌耳」,下鍋煮熟後分給吃藥的病人。每人兩隻嬌耳,一碗湯。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,血液通暢,兩耳變暖。吃了一段時間,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。中醫學因人施治,有興趣了解適合自己的「嬌耳」材料,可以向各位的主治醫師當面諮詢)
天氣雖然寒冷,與其認為冬至是一個很冷的節日…何不想想那是暖和天氣的新開始? 中醫村門診熱門資訊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v=152592678248641&set=vb.119112858263290&type=2&theater